应急安全在线

专业的应急安全产品选型平台
维德科技 多媒体调度
朗驰欣创 指挥调度
掌控无限 无线调度
科立讯对讲机供应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文章正文

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

应急安全在线    2012-10-17  来源:搜狐焦点网 字体【
H3C 多媒体视讯


    时间:2012年10月12日上午9:00-12:00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二层第二会议室A厅

  主题: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论坛

    主持人 魏育成

  主持人魏育成: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我们的论坛现在就开始。我先做一个开场白,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论坛应该说是智慧城市大会首次举办的一个论坛,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个论坛呢?实际上这也符合当今的形势,因为智慧城市的提出,最大的诱因一个是9·11恐怖袭击,第二个是美国的卡特里拉飓风,他们提出了要敏捷和智慧地处理这些事情,这两件事情也集中体现了应急管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一个是自然灾害。所以我们国家政府在推智慧城市的时候,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样面对灾害,怎么解决突发的社会问题。近期有很多的城市管理系统都和应急指挥建立了紧密的耦合,所以这次我们的大会专门组织了一个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论坛。今天来的都是业内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司和专家,这里我先介绍一下。今天一共安排了6位专家进行演讲,第一位是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张骥,他将向大家介绍物联网技术在应急平台中的应用与实例。第二位是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留美博士姚翔,他将介绍基于能力的城市综合应急管理、方法与平台。第三位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危机公关专家王洪波,他将介绍基于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测、发布与引导。第四位是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技术通信处副调研员王树全,他将介绍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实践与探索。第五位是海峰,他是西城区政府办党组成员,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他将介绍高科技手段对西城区城市管理与应急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第六位是陈建国,他来自北京辰安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将介绍辰安科技助力构建安全保障型智慧城市创新管理平台。首先请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张骥先生演讲。

  张骥:谢谢会议主席,感谢各位嘉宾以及同仁们,今天我也非常荣幸参加第七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应急管理方面分论坛,今天讲的题目是物联网技术在应急平台里的应用和实例。

  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是现在政府非常强调的全球的共有的话题,今天把这两个题目放在一起,实际上也和大会的主旨是一致的。我今天的介绍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一下国际应急管理学会,英文叫TIMES的情况。第二部分我想介绍一下应急管理和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9年,中国是2003年非典之后提出了应急管理的概念,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最后一部分是讲物联网在应用平台中的案例,我们谈云是比较多的,我们举两个比较实在的例子。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国际应急管理学会。既然公共安全、减灾、应急是一个全球性的口号,所以这个主题在世界上一直是都有很多的学会来进行研究。1993年在美国华盛顿成立了国际应急管理学会,现在是在全球应急管理方面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机构,在全球有500多家会员单位。TIMES60%是来自于全世界的各大高校,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地震局,还有俄罗斯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都是一些大学的教授,另外20%是政府官员,还有20%是应急和减灾领域的企业代表。

  TIMES在2009年进入中国,中国委员会有1名主席9名副主席,主席是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先生。今年我们增选了三位副主席,陕西、广东和黑龙江应急管理办公室的三位主任。以前全部是在行业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后来我们增加了一些政府官员,一个是综合性的应急减灾平台管理机制,另外一个是专项,针对地震、气象、安监这种垂直行业。这是我们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7届国际应急管理大会,我这儿有一个片子给大家看一下。

  这是前年在北京召开的,这个会议有600多人参加,这是拉开了TIMES和中国政府之间交流平台的第一步。去年10月份我们在上海召开了TIMES中国委员会的第二届年会,这得到了国务院、各省市、部委应急办的支持。去年我们在上海浦东干部管理学院召开了大会之后有一个比较创新的举动是做了一次国际应急管理的项目,我们请美国、日本一些应急管理的团队的教师到中国来授课。应急管理是一个偏门,管理学是一个很大的主干,但应急管理确实是这几年才开始起用的,应急管理的官员、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应急管理的智囊、应急管理的企业和公众都是非常地完善,所以他需要比较大的支持和共享和传递,所以在这个方面美国做得是比较早的,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设应急管理的培训,叫IEM。在中国这种认证和证书还不多,基本上现在还没有。所以我们从国际应急管理学会的培训带到了中国来,去年是第一届。今年7月份的时候在广州召开了第三届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年会,也是增选了几位副主席,之后也做了第二次的认证活动,也有100多名学院得到了证书。所以这是我们下一步希望直接进一步地在国内推广的项目。

  我本人还是东方正通公司的董事长,今天我讲的案例是东方正通承建的,我们成立于2002年,今年达到了2亿多元的销售额,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确实不大,但防灾减灾安全今后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我们应该是国内做应急管理项目做得最多的,综合应急里面、专项应急里面还有全国的各党校、包括行政学院有160多个案例,在国内的厂家里面是最多的。这是我们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国家行政学院,尤其是国家行政学院的案例,这里面有300多个真实的案例,也就是说过去5年发生的案件各个省市处理的情况,对很多的应急管理的官员和管理者是非常好的资源。我们最早是做北京市的非典的应急管理,北京市的应急项目做得比较多,比如说市政府办公厅的、市建委的,北京市卫生局,包括一些专项的省市的应急案件。

  下面我们讲智慧城市和应急,我们认为应急是智慧城市安全运行的基石,东方正通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应急管理,这是智慧城市大环境下的应急管理,我们主要提供产品的方案还有从应急到公共安全发展,这么一整套服务。我们提出来,智慧城市把应急管理作为它的一部分,它既是一个组成部分,又为智慧城市的实施和运行提供保驾护航,首先要安全才能智慧,因为我们的路径是从应急领域的专家变成公共安全领域的管理专家,这是我们公司的路径。实际上我们认为在智慧城市大的范围之下的应急管理应该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利用了比较新型的技术,比如说物联网的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包括实时数据库处理的技术,复杂矩系统的处理机制,还有就是智能分析和展现,当然最后是云计算,第一个特点就是智慧城市的应急管理项目新的提出。第二个特点我们认为应该是通过建设三个平台达到三个功能中心,三个平台是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然后是开放的系统整合的平台,最后是一个兼容性的从新的到旧的公共应用支撑平台,这是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和应急管理的三个平台,达到的目的是最后政府是应急的主题,政府能做什么呢?一个是监测预警、一个是指挥决策,一个是处理。

  我们看到智慧城市下面的应急平台框架是分四层,第一层是城市应急管理平台,我们叫做最上面的三点。第二块叫专项安全系统,比如说一个城市如果城市的交通安全了,城市基础的运行保障安全了,治安安全了,自然灾害的处置安全了,整个城市就安全了。这是我们提出来的比较基本的概念。第三块是一个基础支撑,最后一块是物联网的设备和感知。基本上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应急平台是覆盖了整个城市和整个安全体系的各个层面。

  智慧城市的应急平台跟常规的平台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觉得有四个大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信息采集,大家是海量的、大量的信息,每一秒钟同样的传感器传过来的数据,另外可能是上百个成千上万的传感器。第二个是监测预警,但是它是实时的。我们在做应急体系的时候发现难题是很大的,2009年我在德国开会的时候就提出了两个概念,第一个是提取,第二个是清晰。因为大家知道传感器是一个机器,会坏的,如果不正确的数据平台上进行运行是不可以的。其实关系型数据库容纳不下这么多非结构性的物联网数据,你的数据怎么进SQL Server,这是进不来的,数据量太大了。但物联网有要求,这些数据来为应急做支撑,就是说把应急从事后的处置向事前进行推进,数据本身是没有含义的,这个计算我们叫做结构预警,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呢?实际上是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不是在存储的时候,因为在存储的时候发生了,这个事情可能就发生了,在Oracle数据库里面分析完了以后,那边已经爆炸和塌方完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所以我们觉得确实在智慧城市的应急平台里有一个关键技术,在国内包括在国际上也需要推后。第三个是领导的辅助决策,领导要看的是报表、地图、三维,实际上物联网就是心电图,它是这个地方、这个点上的数据的信息情况。但是你把成千上万的心电图放在一起的时候,展现给领导用什么方法展现?北京市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市长看到的应急是什么东西?这么多的物联网的数据过来,市长是怎么看?智能的辅助决策实际上是展现,因为领导把事实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展现之后,他自然就聪明了,他就能作出决策了,所以我们觉得这跟展现有关系。当然这个展现是跟后台大量的模型计算和数据清洗的技术很有关系。最后一点是联动,这是比较快的。这是我们要讨论新的应急平台怎么做,应该讨论这四点的功能。

  下面我用两个例子说一下,第一个例子是北京市应急平台里面物联网应急的一个项目,我先说一下背景,北京在2010年年底的时候,郭金龙市长提出来北京市的物联网要从城市安全应急管理入手,所以北京提出来由北京市应急办牵头实施物联网,这在全国是先例。本身国内的城市投资物联网的就不多,但又以应急管理来作为切入点来做物联网的更少。所以在全国现在引人注目。北京提出来1+1+N,第一个1是物联网,是应急办的城市综合应急平台。第二个是放在北京市经信委的应急平台。N是什么呢?是应用。刚才我们看到的四级应急管理里面的第二个层面上的东西。北京市提出来8个委办局,例如安全、交通、卫生、市政有8个专项进行示范,另外有两个区县进行示范,所以这是物联网的事实框架和思路。

  东方正通在今年年初开始中了三个标,1+1+N的10个系统里我们承建了3个,一个应急管理互联网的系统总集成,另外一个是北京市安监局安全生产的最集成和开发,这是北京投入到互联网领域最大的项目。第三个是轨道交通的物联网的示范,我今天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案例。首先看北京市安监局提出的北京市安全生产的示范工程。左边是整个物联网智慧安全生产的框架,我们叫5124,5是5类的安全生产事件,比如说矿山、爆竹、生产企业等。1是传输网。2是两级的管理和指挥,北京市有16个区县,有16个安监局,这两级的物联网的数据是分散到他们两级里面的,因为应急管理是有层次,叫做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这是按照多个层次两级平台来管理,最后是四个保障体系,法律的、安全的、第三方服务的还有运维的。这个体系的大的覆盖面是覆盖了北京市的16个区县里的10个,覆盖了北京的5700个风险源,接入了物联网的传感器一共是3万多个。所以基本上我们看上去覆盖的企业超过了1000家,这是比较大的系统,这个系统我们第一期Beta版的已经基本上开发出来了。到今年年底我们做了初步的验收,这是北京市安监局的系统,这是系统的框架,是技术性的东西,我们有一个灵活的开发平台,类似于IBM的IOC,实现海量数据的接入,包括各种的传感数据和视频的数据,实现各类数据的共享,比如说区县安监局和各企业之间。我们来看这个典型应用,首先看专家和老百姓,在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专家可以通过这个系统,通过PA、通过远程,通过数据的连入可以看到数据和看到现场、看到他能看到的一些信息,专家可以进行指示,专家可以在突发事件处置时候有参与。老百姓可以知道哪儿发生了事情,以及可以进行的准备和要求。第二块是现场工作人员,在赶赴现场的过程中,通过手机已经完全知道了预案、联系人,这在北京市已经全部这样了,我们在全国31个省市还没有看到完成,北京市所有的执法人员都有PDA,而且后面的数据库都在PDA上面了。另外是领导都在外面指挥或者是在移动指挥车里面进行交互。第三个用户是最重要的,北京市案件据自己的各科室进行处置,矿难、爆炸的处置。他们主要是通过对虚拟的、大量的进行处置和分析,然后分发到各个相应的政府部门,救援的队伍、专家企业。另外是对数据进行监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展示,最后是在灾害之后对这个事情进行总结评估,另外对相关的企业进行惩罚,这是中间的一块。当然这个系统联通的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或者是汇报的部门是北京市应急办,下面是各个传感器的情况。

  我们选几个界面来看,为了应急的方便,应急指挥中心有一个屏幕是非常大的,我们设置模块的不同的组合,这也是我们当时做的甲方的要求,感兴趣的可以拖上去,每一个用户是不同的个性化界面,左下角的是物联网的实时接入,图像是一块,数据是一块,分析还有一些物联网的数据波动之后的分析,这个看的是一目了然的,以前的数据都是分散的,协作的也不好。最后一块是3G的GIS的模拟分析。原来我们说的模型和计算的专家库用的不多,但是物联网上来以后我们发现全是专家系统和模型,后面再进行支撑。这个系统到年底能够完成,还有机会的话我们还愿意跟大家进行交流。

  第二个案例是北京市的交通委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的物联网示范工程。当时北京市提出来两个提高、两个突破和一个促进,轨道交通的物联网要求是通畅。实际上在地下也同样的,只不过是地下的信息没有这么直观,但地下的轨道交通和地铁也处于大客流量的监控、智能的分流的问题,所以第一个提高是对大客流的监测,从人工经验到智能化的预警的提高。第二个提高是轨道交通的客流信息化服务水平。另外一个突破是大客流智能防范的手段的突破,对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监测手段。北京市这么拥挤的地下空间,如果真有化学武器的袭击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这次在重点的车辆里面已经进行了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监测。最后是促进北京市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这张图是典型的物联网的传感应用,传输分析和指挥。我们看到了北京市交通委的物联网示范工程是非常复杂的共享,有非常复杂的点,而且要保证大数据量的传输时的可靠性和实施性还有准确性。所有下面的站点的数据传到轨道指挥中心,每个线路都有一个指挥中心,我们称之为OCC,这个中心的数据传过去就是TCC之后再转给交通委的交通信息,最后和北京市的相关部门共享。这次我们在十一的时候,这个系统在北京市1+1+N里面最先发挥作用了。这个系统一个车站预警了15分钟的拥堵的情况,这是为现场的数据采集以及其他进入车辆的其他站点的人数进行分析以后进行预警的,确确实实实现了提前15分钟预警,我们发现这个数据和其他的数据是一样的。展现的这个界面,中心的界面是整个地下的地铁的堵和不堵的情况,如果是车辆关闭了以后可以看周围的影响情况以及一些表格的分析,最后是把地下的情况叠加在GIS平台上,这是个集成展示的门户。所以,这是我们现在看上去过去十年我们做的事情,包括在物联网里面的两个案例。

  感谢大家的聆听!


分享到:
关键词: 城市管理 应急指挥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宝利通视频通信专业供应商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接受《人民邮电》报独家…
2018年12月4日,2018中国“互联网+”峰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
11月8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出席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工业互…

资讯排行榜

富晋天维 指挥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