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安全在线

专业的应急安全产品选型平台
维德科技 多媒体调度
朗驰欣创 指挥调度
掌控无限 无线调度
科立讯对讲机供应商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观点 » 文章正文

李世东: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

应急安全在线    作者:李世东  2012-04-24 字体【
H3C 多媒体视讯

李世东: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

国家林业局信息办主任 李世东
 

摘要: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采用理论分析法、实证案例法、综合归纳法、态势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林业信息化的发展态势、战略定位、战略需求、战略框架、战略内容、战略重点、优先领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面分析中国林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对中国林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战略需求及发展环境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剖析,系统地提出了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框架、战略目标、实施策略等,并对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评、林业网站绩效评估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国林业 信息化 战略定位 战略框架 战略内容 战略对策

    林业信息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新时期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保障。然而,迄今为止,对中长期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我国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国家林业局信息办组织国内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点企业等方面的数十位专家,从2009年开始,历经两年时间,对林业信息化的地位与作用、战略需求、战略框架、战略内容、战略重点、优先领域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全国林业信息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丰富和发展现代林业理论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一、中国林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林业信息化是指在林业各个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和政务管理的科学发展,带动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林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从范围上看,林业信息化涉及到林业的各个领域;从手段上看,林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内容上看,林业信息化是采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目的上看,林业信息化是促进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和政务管理的科学发展;从本质上看,林业信息化是带动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一)林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
    科学化、信息化、机械化是支撑现代林业大厦的三大支柱。在林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林业信息化已经并将继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在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信息化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军事领域。林业工作遍及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农村城市,主要是广大位置偏远、消息闭塞、经济落后的林区。没有林业的信息化,林区、林农的信息化条件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改善;没有林业的信息化,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就必然会受到严重制约;没有林业的信息化,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总之,没有林业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信息化。

    2、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中具有支柱地位。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其核心内容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在林业资源调查、监测、规划设计、保护管理等生态建设活动中,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精准林业、林产品加工、物流、贸易等林业产业发展中,计算机、传感、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发挥着日益巨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在生态文化创作与传播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先进手段、重要工具和多元化载体,并以崭新的形式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创作理念上的重大革新。在林业政务管理中,网络基础设施、内外网网站等已经成为支撑保障其稳定高效运行的必备条件、密切干群联系的重要平台、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3、在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中具有特殊地位。林业社会化服务按照对象划分,包括对政府部门的服务、对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和对一般公众的服务。按照服务方式划分,包括面对面的直接服务和通过信件、电话、电报、网络邮件、网络视频等非面对面的间接服务。传统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以直接服务为主,间接服务方式为辅,效率低、成本高、内容单。林业信息化在林业社会化服务中具有传统服务手段难以具备的巨大优势。借助网络、视频等信息化手段,林业可以打破时空、语言、文化等的服务界限,极大地增强服务能力、创新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二)林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覆盖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林业改革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能够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林业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林产品流通和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林业科技进步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林木良种繁育、种养殖、林产品加工、设备制造等传统林业产业,能够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类型、改善产品结构、改进工艺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林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能够支撑林业业务稳定高效运行,提高行业监管效能。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管、营造林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天然林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林业业务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加工和利用的能力,为林业业务运行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减少工作风险、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技术手段。

    3、能够促进林业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电子政务建设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实施林业电子政务可以使林业主管部门更好地履行资源监管、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加强政府与企业和公众的互动,改善干群关系;增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政策协调;重组和优化传统政务流程,促进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政府职能由监管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4、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能够优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各种资源,加速物品、技术、设备、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我国林业拥有丰富的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林业发展也有很多外部资源可以利用,但受落后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等因素的制约,这些资源很难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打破这些瓶颈性因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使林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5、能够催生新兴业务领域,建立和支撑新的产业体系。信息化与现代林业建设的深度融合,可以解决林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很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优化重组出信息生产部门、信息服务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等新的业务部门,催生出林业信息设备制造业、林业软件业、林业信息服务业、林业电子商务等新兴林业业务领域,将虚拟与现实、物质与精神、时间与空间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林业信息产业体系。

    6、能够促进林业企业改革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及组织运营模式,推动企业实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传统的林业企业通过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革营销体系、加速要素流动、加强生产监管、提高员工素质,从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全面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中国林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需求展望

    (一)历程回顾
    中国林业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不同时期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起步探索阶段、拓展应用阶段、全面加快发展阶段。
    1、起步探索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以计算机单机应用为特征,主要在森林资源清查等方面探索应用遥感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有限。

    2、拓展应用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十五”期末。以局域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的拓展应用为特征,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3、全面加快发展阶段。自“十一五”以来,以计算机、互联网、“3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的普及应用为特征,林业信息化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林业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以首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2008—2020年)》、《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2008—2020年)》的正式发布为标志,我国林业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二)发展现状
    在国家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林业部门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支撑林业业务应用的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林业局先后启动实施了局中心机房改扩建工程、内外网物理隔离建设工程、林业专网扩建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了全国林业信息高速公路主干网。辽宁、湖南等部分省区建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的林业政务内网体系。林业信息安全条件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

    2、业务应用领域得到较大拓展,林业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从传统的森林资源清查、森林防火、财务管理等拓展到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开发利用、绩效评估等诸多业务领域。林业资源监管、营造林管理、林业灾害监测和应急响应、林业经济运行监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林业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3、内外网网站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已成为信息发布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主渠道。通过有机整合,形成了以中国林业网主站为龙头,以司局直属单位和省级林业部门网站为两翼,以数百个专题子站为主体的中国林业网网站群,打造了中国林业“网上航空母舰”。国家林业局完成办公内网升级改造,实现了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京内外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开启了无纸化办公的新时代。辽宁、湖南等16个省级林业部门也建成了功能完善的内网。

    4、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化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林业局成立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林业局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信息中心)、全国林业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林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各省均成立了省级林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国2/3以上的省级林业部门设立了独立的信息化机构,专职人员接近300人。信息化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在探索中正在逐步确立。人才培训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日益活跃,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5、示范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发展亮点频现。2009年确定了辽宁、湖南等首批4个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省,2011年确定了北京、河南等第二批8个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省。2010年底国家林业局被确定为首批6个“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施部委之一,2011年9月林业云计算应用试点项目获得国家正式立项。辽宁省林业厅的数字林业核心平台、湖南省林业厅的测土配方施肥、吉林森工集团的三网融合、江西省林业厅的网上林权交易等示范建设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和省级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其他行业部门的一致好评。

    6、总体发展思路日趋明确,建设管理开始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道。2009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印发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批重要指导性文件,召开了两次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确立了“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为科学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印发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等一批制度,梳理和制修订了一批急需的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各省也相继印发了一批制度和地方建设标准。

    (三)战略需求
    信息化与林业业务的高度融合是我国林业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不竭动力,在深入贯彻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新征程上,林业信息化有着巨大的需求:

    1、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急需信息化支撑。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体系建设涉及到林业资源监管、营造林管理、林业灾害监测和应急防控、林地征占用、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国际公约等诸多林业核心业务,这些业务都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加工、处理、发布、共享以及辅助决策、行政审批、规划设计、远程监控等诸多环节和领域。目前我国林业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重点业务的信息化差距则更大。持续加快生态建设对数据库、应用系统、标准规范等建设的需求很大、期望值很高、迫切性很强,同时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等的工作量也非常大。

    2、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急需信息化支撑。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林业产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生产的信息化、加工的信息化、物流的信息化、经营利用的信息化、质量监管和检验检疫的信息化、进出口贸易的信息化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调控的信息化等诸多环节。目前我国的精力主要放在林业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对林业产业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和指导引导都远远不足,林业产业信息化整体上还处在自发和分散的起步探索阶段,有很多技术性、指导性和协调性的工作要做。特别是面对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林业产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刻不容缓。

    3、生态文化的繁荣提升急需信息化支撑。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涉及到利用计算机、手机、卫星、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微博、微门户等新媒体进行生态文化创作、存储、传输、发布、传播、监管等。可以说,信息化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供了现代化的支撑平台和先进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创作和传播的形式与内容,加快了生态文化传播和衍生的速度,增强了生态文化的听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然而,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信息化仍主要停留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和传播的较低层次上,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

    4、社会服务的丰富优化急需信息化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林业涉及领域广,时空变化大,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程度较低,信息需求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对政府服务和支持的需求更为迫切,要求更高。转变林业政府职能,提高林业社会服务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以更加灵活多样、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进行监测、调控与服务。与农业、国土、水利、海洋等行业相比,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从而制约了林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面对广大林农、林企的科技信息服务、市场供求信息服务、远程培训、在线办事等迫切需求,必须尽快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三、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我国林业信息化已经迎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发展林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信息化是21世纪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都逐渐认识到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信息化建设,这为我国全面加快发展林业信息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同时,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和林业信息化建设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板。

    2、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发展林业信息化时不我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它提到了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先后出台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指导文件,在财政投资方面也不断加大力度。这为林业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3、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全面加快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国家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林业信息化工作,把它提到了支柱性的地位,并召开了两次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进行专题动员和部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局党组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对林业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很多省份已经开始积极行动,林业信息化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4、林业信息化发展前景广阔,利于持续全面加快推进。林业业务涉及面很广,也很复杂,每个领域都能找到信息化的应用空间。林业信息化虽历经30年的发展,但与国土、水利、农业等行业相比,差距还很大,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其中有很多都是属于基础性的信息化工作,急需进行“补课”。这些差距和巨大需求为林业信息化持续全面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5、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林业信息化实现跨越发展具备可能。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进则退,这为林业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面对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等信息技术革新,林业信息化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基本上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抓住机遇,勤奋努力,很有可能后来居上。

    (二)面临挑战
    1、信息化意识不强,内在发展动力不足。有些单位特别是领导同志对林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思想上认为信息化工作可轻可重,行动上对信息化工作时抓时放,缺乏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个别单位或同志大局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高,工作上存在消极敷衍或抵触情绪。

    2、体制机制不完善,信息化发展缺乏活力。管理体制不顺问题比较突出,绝大部分信息中心都是事业单位,缺乏管理协调能力,导致很多工作比较被动。信息化机构不健全,缺位、缺人、缺资金,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信息化推进机制不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测评制度、会商制度、项目审查制度、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等,都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影响了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推进。

    3、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基础较弱。目前林业信息化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外界对林业和林业信息化的了解不够,关注和支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意愿不强。区域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化发布不平衡,影响了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等不良现象。缺乏统一规划,顶层设计缺失或不科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

    4、信息化投资不足,缺乏稳定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目前,林业信息化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投资额比较小,难以满足全面加快发展的需要。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林业信息化缺乏充分有效的资金保障。

    四、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设计

    (一)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核心,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兴林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着力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着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着力构建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着力构筑强大人才支撑体系,着力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林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统一规划是林业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前提。规划不统一,大家势必会各自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烟囱林立”,相互之间不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无法实现。大家一直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其实就是强调要做到统一规划。

    2、统一标准。统一标准是林业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势必会无章可循,只能各按各的理解建,建成的东西难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无法实现,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

    3、统一制式。统一制式是林业信息化科学发展的保障。只有制式统一了,不同的业务系统才能相互兼容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4、统一平台。统一平台是林业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建设,才能保证数据格式等的一致性,实现互联互通,同时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5、统一管理。统一管理是林业信息化科学发展的核心。没有统一的管理,其他几个统一就无从谈起,势必会导致建设和管理上的极大混乱,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三)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30年,建立起完善的林业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为核心组成的覆盖林业全业务的信息化体系,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林业信息化发展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显著改善,为我国加快步入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阶段目标。将战略步骤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图1),各阶段的目标分别是:

 图1 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框架示意图
 

    第一阶段:数字林业建设阶段(2011—2015年)。本阶段以提高林业资源监管、综合营造林管理、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响应、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能力等为重点,通过加强移动采集终端、网络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等,实现林业各种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

    第二阶段:智慧林业建设阶段(2016—2020年)。本阶段以提高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主线,不断拓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在林业重点业务中的应用,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林业”。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智慧的流程、智慧的结构、智慧的感知、智慧的管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服务。

    第三阶段:泛在林业建设阶段(2021—2030年)。本阶段以深化信息化与林业现代化的高度融合,全面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服务功能为主线,通过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泛在林业”,让广大林区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人们在林区可以高效地工作、方便地学习和快乐地生活。

    (四)实施策略
    1、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统分结合,以统为主,应成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坚持的原则。无“统”会乱、会“烟囱林立”。要努力消除各自为政造成的“信息孤岛”、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弊端,逐步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要明确国家林业局与各级林业部门、林业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使大家在“五个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技术与业务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
    2、正确处理建与用的关系。林业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培训是纽带,应用是目的。要努力消除长期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的不良现象,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开展持续有效的培训等措施,加强对已建信息化成果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
    3、正确处理技术与业务的关系。信息化建设,“三分技术,七分业务”,技术和业务缺一不可。相比而言,熟悉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相对更为重要,毕竟技术方面的欠缺可以由IT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弥补。
    4、正确处理自身与公众的关系。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同时,自我封闭、以自身为服务对象的理念已难以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因此,必须实现由偏重自我服务向以公众服务为中心转变,由政府自建自管向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转变。
    5、正确处理应用与安全的关系。信息化的高效率与信息安全的低效率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要科学划分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等级,在此基础上,按照应保尽保、安全第一的原则,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安全保应用、以应用促发展。
    6、正确处理“硬技术”与“软环境”的关系。林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是硬技术与软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软环境是硬技术的外围保障,硬技术是软环境服务的主体。只有使两者相辅相成、协调推进,才能保证林业信息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此,要实现从重“硬技术”轻软环境向软硬环境建设并重转变。

    (五)战略布局
    林业数据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国家林业数据中心分为主中心和分中心两级,省级以下林业部门不再单独建设数据中心。主中心位于国家林业局内,由局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负责运行维护。分中心位于各省级林业部门内,由各省级林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运行维护。主中心保管一套全国数据,同时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与各分中心数据的实时更新和交换共享。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现数据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北京之外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集中建设国家林业数据灾备中心。同时,主中心与各分中心之间也能起到相互灾备的作用。

    统一与单独相结合开发业务系统。对上下级之间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数据库与应用系统,采用统一开发、分级部署的模式。对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可以采取增加嵌入式模块或单独开发的模式进行部署。通过这种布局模式,节省开发投资,加快部署速度,提高应用实效。

    五、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内容与优先领域

    (一)战略内容
    1、电子政务与生态领域信息化。战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生态建设信息获取的信息化、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政府服务的信息化。生态建设信息获取的信息化是林业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发展内容包括移动和多功能智能采集终端、数据中心、共享交换平台、业务应用系统、标准规范建设等,以实现信息采集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利用的快捷化。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内容包括综合办公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公文传输系统、监察审计系统、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等,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内容主要是内外网网站建设,以方便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等。

    2、电子商务与产业领域信息化。战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林农的信息化、林企的信息化、服务商的信息化。林农信息化主要包括林产品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市场供求信息获取与发布的信息化等。林企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经营决策的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服务商信息化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及运用服务等,如林业网络博览会、各类林业商务网站、第三方支付网站建设及运营等。

    3、网络文化与生态文化领域信息化。战略内容主要是围绕生态文化创作、传播、交流、服务等环节,开展信息化建设,为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载体和手段。如建设林业网络博物馆、网络博览会、网络电视、网络植树、网络论坛、共享数据库以及微博、微门户等。
    4、电子社区与新林区建设领域信息化。战略内容包括:基于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数字地形模型、林区三维景观模型等空间基本信息,结合规划、土地、交通、绿化、道路、环境、旅游、人口、工业、商业、电力等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建立林区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办公系统、监控与决策系统等,促进林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和高速发展。
    5、信息安全与支撑保障领域信息化。信息安全领域的战略内容主要包括: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完善信息安全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安全漏洞分析及风险评估制度建设,提升信息安全科技保障水平,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等。支撑保障领域的战略内容主要包括:科研信息共享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平台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建设,政策法规共享平台建设,综合办公平台建设,国有资产监管平台建设,监察审计平台建设等。

    (二)优先领域

    1、林业内外网及综合办公系统建设。加强外网网站改造和整合,打造中国林业统一的对外服务窗口。加强内网平台改造和整合,为行政办公、业务协同、互动交流等提供强大支撑。全面推广综合办公系统,并根据政府职能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2、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包括森林资源监管系统、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资源监管系统、湿地资源监管系统、生物多样性资源监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等,以解决“林业资源分布在哪里”的问题,切实提高国家对林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监管能力。

    3、综合营造林管理系统建设。以实现营造林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为主线,建立和完善国家及地方综合营造林管理系统,以解决“林子造在哪里”的问题。包括林木种苗管理系统、重点生态工程营造林管理系统、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系统建设等。

    4、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建设。以提高林业行业灾害应急管理水平为目的,在国家和地方建设森林防火监控与应急指挥系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管理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管理系统,在国家和相关省级单位建设沙尘暴监测与防治管理系统。

    5、林权改革管理系统建设。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管理系统、国有林场改革管理系统建设等。建设内容包括林地数据库、林权数据库、林权交易数据库、应用系统等。

    6、林业经济运行服务系统建设。包括林业单位数据库、林业从业人员数据库、林业产业数据库、林业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库、林业统计年鉴数据库以及木材经营加工管理系统、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系统、林产品市场动态监测系统、林产品国际贸易监测系统、林业产业分析评价系统建设等。

    7、林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梳理林业信息资源,建立林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各类信息资源有机整合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

    8、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以统一标准为目标,按照行业标准《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规定,抓紧推进标准规范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总体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一是认真梳理和执行现行林业信息化相关标准,对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标准和规范抓紧进行修订。二是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等原则,积极推进实际建设中急需的、共性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新标准和新规范的制定。三是提高强制性标准在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比例。四是加强标准规范的宣贯力度,鼓励推荐性标准的应用推广,提高人们执行标准规范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9、林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等级保护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内容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制度保障等六个方面,其中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属于安全基础设施。

    10、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内容为具有基础性、公共性意义的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应用系统等。

    六、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健全体制机制。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林业主管部门均设立专职信息化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公务员管理。二是健全推进机制。完善信息化支撑体系,构建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权分立”的运行机制。创新林业信息化管理,建立绩效评估、测评、激励等机制,激发林业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对外部的吸引力。


    (二)完善政策法规。一是根据林业信息化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适时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和指导政策,包括投融资政策、信息共享政策、信息开发利用政策、服务外包政策、信息安全政策等。二是完善法规制度,包括执行好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制修订林业信息化规章制度等。三是建立林业CIO制度。

(三)强化资金保障。一是研究建立林业信息化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将林业信息化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中,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设立林业信息化建设专项,确保年度投入稳中有升。在育林基金、生态效益补偿金等长期性林业建设投资中,设立林业信息化建设专项,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加强林业建设项目立项审查、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通过加强“两头”管理,确保信息化建设内容和资金投入应有尽有。坚持项目带动原则,以重大林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带动各级林业部门加大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二是积极拓宽林业信息化投融资渠道。在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经济效益明显的领域,积极吸收社会投资,构建多元信息化投入机制。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强化林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和审计监督,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四)深化交流合作。一是完善信息化人员轮岗制度、借调制度、基层锻炼制度、对口支援制度等,促进林业系统内外信息化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完善信息化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囊团和桥梁纽带作用。三是通过举办沙龙、林业信息化论坛、专家讲座、调研座谈、合作研究、出国考察、服务外包等,深化与国家部委、先进行业、先进地区、教学科研单位、优秀IT企业、发达国家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经验,促进互利共赢。


    (五)做好绩效测评。一是组织管理。林业信息化发展测评应坚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有关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测评组织结构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层组成。其中,决策层主要由林业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组成,管理层由林业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其专家咨询团队共同组成,执行层由林业信息化应用单位、社会公众和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共同组成。二是测评流程。包括制订测评规划和计划,测评指标体系设计审查和数据采集方法制定,动员与培训,基础数据采集和加工整理,根据指数模型计算水平指数,对测评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确认后发布,根据测评结果加强后续绩效管理等8个环节。三是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评。测评指标体系包括建设水平、应用水平、保障水平等3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四是林业网站绩效评估。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公开、在线办事、互动交流、网站运维等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五是单项指标测评。从2011年起,国家林业局将按照《全国林业网站绩效评估标准(试行)》和《全国林业网站绩效评估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网站评估工作并定期公布评估结果。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要进行单项指标测评,包括信息量最大、访问量最大、更新最及时、服务功能最强、互动交流量最大、网页设计最漂亮、数量整合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等。


    (六)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充实精干人员。二是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受众范围。按照分类培训、按需培训等原则,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专题研修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继续教育等,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三是充分利用建设项目、科研项目等,以项目带培训。四是选派优秀人员出国学习考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信息化人员。



分享到: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宝利通视频通信专业供应商

推荐文章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接受《人民邮电》报独家…
2018年12月4日,2018中国“互联网+”峰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
11月8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出席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工业互…

资讯排行榜

富晋天维 指挥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