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安全在线

专业的应急安全产品选型平台
维德科技 多媒体调度
朗驰欣创 指挥调度
掌控无限 无线调度
科立讯对讲机供应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分析 » 文章正文

20个行业信息化主管——谈信息化成果回顾与展望

应急安全在线    作者:信息化  2012-04-25 字体【
H3C 多媒体视讯

交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抓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调动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加大交通科技的投入。政府主导、多方共建。

  交通部科技教育司信息处处长、交通部信息办副主任 林达铭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宏观政策体系逐步健全,标准建设体系日趋完善,交通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公路水路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已有较大突破,运输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呈现良好势头。

  2005年,交通部重点建设交通行业业务应用网,在安全认证的基础上,实现部与各省交通厅政务外网的连通;建设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公众服务信息系统、水运管理信息系统和行政审批系统等。实现快速、灵敏、安全的网上信息传送,提高行业管理工作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交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期间,为顺利实现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一五”交通发展需求新特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交通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更加注重交通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整合,提高行业运行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监管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以适应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和谐交通的需要。

  “十一五”交通科技工作重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抓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

  2.抓好交通科技研发工作,提高交通科技进步水平。正在编制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5个交通科技重大专项和12个重点研发项目等。为完成这些任务,我部将积极争取国家对交通科技的支持,交通部也将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另外还需要各级政府交通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共同积极参与。

  3.调动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加大交通科技的投入。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调动和吸收行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广泛吸引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和社会资金等的交通科技投入体系。建立稳定的政府交通科研资金渠道,在交通行业继续执行《交通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交通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交科教发[2000]282号)中确定的,交通规费中每年提取1%~1.5%用于交通科技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对交通科技的支持,鼓励和吸引国外和社会资金投向交通研发活动。对于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科研基础条件的建设,也要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共建,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多元化投资、合作与互动的机制。

  “十一五”将继续执行“十五”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的政策。在继续支持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交通科技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全行业带有共性的科技问题,凝练出事关全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专项予以支持。

  4.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政府交通科技管理水平。进一步转变政府交通科技管理方式。改变偏重对一定财政预算下交通科技项目实施管理的传统模式,从过去更多地抓项目管理转向“制定规划政策、设立市场规则、抓好监督管理、营造创新环境”上来,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政府的职责定位,通过政府主导、引导和倡导的方式,加强和改进行业科技宏观管理与服务水平。

  5.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交通科技的应用水平。

  6.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7.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十一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仍处在较快发展期,需要交通科技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交通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交通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发努力,拼搏进取,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土资源:今年有五大主要工作

  国土资源部信息化2006年有五大重点工作: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一期、统一资源服务平台、数据标准以及数据中心建设。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查宗祥

  对我来说,2005年是忙碌而充实的,2006年是满怀希望的。2005年是忙碌而充实的,2006年是满怀希望的。2005年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主要忙于电子政务基础平台、3S应用、国土资源主干网络、门户网站建设以及金土工程的立项,在2006年要做的项目是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一期项目、开展统一国土资源服务平台、数据中心,还有标准建设。

  2005年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建设第一个大项目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平台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出路,是系统互联互通的是的基本环境。统一平台主要体现在统一的流程管理系统,统一的权限、安全管理,统一的运行环境。例如,建设用地审批业务,需经8个司局的审批过程,必须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才能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达到并行(或串行)审批,该系统已在部里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005年第二个大项目是3S应用,规模化高校土地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和解决基础数据库建设问题。第三个项目是网络建设,已经建设成覆盖全国37个省(区、市)节点的主干网,开通了视频会议功能,实现了数据传递和报送。在部分省份实现了县级联网,如福建省84个县实现了全省贯通并在网上审报项目。第四个项目是加强了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的建设,通过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服务。新增了办事大厅、交易大厅、公示系统和视频点播等功能。

  2005年,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一桩喜事就是,“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于5月31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成为国家“十二金”电子政务重点工程之外第一个正式批准立项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金土”工程一期建设范围为国土资源部、31个省(市、区)和32个城市,内容主要是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并制定相关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和相关基础数据库建设。

  2006年,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工作。首要是数字国土工程,主要包括:继续开展调查评价、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等业务的信息化;再者是“金土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要以建设用地审批业务为主线的耕地保护和矿业权管理业务为主线的矿产资源保护和战略决策系统。第三是要开展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内网上,国土资源所有数据,特别是空间数据,要对所有部门提供统一平台上的信息服务,在外网上,是为公众提供统一平台上的基础性和公益性信息服务。根据业务的需要,在2006年继续抓标准建设,还要加快各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并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县、市、省、部的数据共享。

  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中,要以应用为主线,要把信息化融合到业务之中。信息化是为业务服务,必须成为业务运行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不能说“信息系统有也行,没有也行”,要做到离开了信息系统,业务就无法运转,这才是真正的国土资源信息化。


  农业:“金农”工程刚刚起步

  “金农”工程建设、信息进村入户、政务信息规划,是2006年农业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 方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对农业信息化事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6年是“金农”工程建设年。“金农”工程已经批准正式立项,涉及农业部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建立健全标准规范,建设联接农业部到省级农业厅的网络系统,建设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三个应用系统以及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建立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建立农业信息采集系统,完善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信息站,建设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系统及配套环境。经过可研和初步设计,这些建设内容的技术细节将逐步明朗。

  2006年是信息进村入户的推进年。近年来农村信息服务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国56%的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培训了近17万人的农村信息员。在此基础上,2006年农业部将启动“三电合一”工程,通过电脑、电话、电视多种综合服务手段,实现信息进村入户。

  2006年将是农业部门政务信息规划年。根据国务院对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结合“十一五”规划,农业部将制定政务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通过规划达到整合资源,增强对农产品供求平衡的调控能力、对农村政策制订执行能力、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人事:服务公众 完善数据建设

  2006年,我们将在围绕中心、服务社会上下功夫,同时,也愿意和政府各部门共同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继续和各企业开展良好的合作。

  人事部人事信息中心主任刘海库

  2005年是人事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推进人事人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首先,全国人事系统网络建设不断普及和发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人事部门有93.5%已经建立了内部办公局域网,有91.3%建立了人事部门门户网站,普遍开展了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政策咨询、网上人事业务审批、网上人才市场、网上人事考试报名与录用等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项目,增加了人事工作的透明度,拉近了人事部门与社会公众的距离,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其次,利用网络为公众实施人事人才服务不断加强。全国人事部门把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推行政务公开和为社会公众服务,作为人事人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积极利用网络开展为社会公众服务。如上海市人事局将所有审批项目全部搬到网上进行,建立“网上人事局”,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政务公开方面,人事部开展了人事政策法规的网上发布、表彰奖励人选的网上公示、重要人事任免的网上公告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开展了解决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的网上申报与审批,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国际职员后备人员的网上招考。此外,还建立了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服务网,无偿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和流动人才择业、就业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等提供网上在线服务。今年“学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全国共有102家人才信息网站和毕业生就业网站参加“学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提供了5000多个用人单位、职位信息8万条,有6000多万人次参加活动,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压力,深受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欢迎。人事部公众信息服务网已成为点击率最高的政府网站之一。

  第三,信息化基础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06年,我们利用现有条件,在有关部门和合作企业的支持下,基本建成了人事人才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启动了人事人才基础数据库建设,修订了人事人才信息指标标准,研制开发了一批适应人事部门特点的应用软件。

  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信息化建设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初步考虑要做好如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围绕人事部的中心工作,服务各项人事人才业务,思考信息化建设规划,特别是要加大为公众服务项目的开发利用力度。如进一步完善公考网上报名、学生就业服务周等已经开展的电子政务项目。同时,根据人事业务司的实际需求,在宣传政策、实施咨询、报名认定、审批备案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是落实长远规划,加强基础建设。我们已经制定了人事人才信息化建设的“十一五规划”,我们要从基础做起,明年重点是搞好人事人才各类数据库建设。在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公务员法的实施,启动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各类人事人才数据库建设。

  三是做好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基础研发和推广工作。根据人事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发完善人事信息管理、人事信息指标标准、数据库建设的储存传输、办公自动化管理等各项应用系统,开发推广适应人事工作特点的应用软件和相关技术服务,促进机关和人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和规范。

  2006年人事人才信息化建设任务繁重,我们将不懈努力,把人事人才信息化建设得更快、更好。

  社保:统一软件 整合系统

  全国统一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有实效。核心平台软件已经推广到300个以上统筹地区,劳动99三版也已经在60余个地区实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王东岩

  2005年,以全国性大规模整合和全国联网为特征的金保一期工程,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首先,部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处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加强了网络维护和安全管理,确保了绝大部分省级单位与部里网络畅通。

  第二,地方金保工程的立项和网络建设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完成金保工程立项的省级单位已经达到12个;以102个金保工程示范城市的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了各地的金保工程建设进度;以设备集中、人员集中和数据整理、整合为主要标志的数据中心建设,正在各地展开,全国已有近18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立了统一的金保工程数据中心;已有10个省区市实现了与所辖全部地市的联网,在全部地市级以上城市中,66%实现了与省数据中心的联网,地市级城域网覆盖达到63%的经办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已延伸到街道、社区,部-省-市三级网络结构已初步形成。

  第三,金保工程在不断推进城市网络和全国联网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加强了数据建设、联网应用和公共服务工程。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养老保险数据整理、比对和数据的上传工作,养老保险数据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向部里上传数据量达到全部参保人数的50%以上;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已有近半数省市上传数据;医疗保险监测、工伤保险监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跨地区业务协作等联网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政府网站、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卡、社区服务平台、网上公共职业介绍、网上社会保险服务等项工程的开发、建设也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第四,全国统一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效果。以省为单位使用统一软件已蔚然成风,以社会保险五保合一、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整合工作也已经在一部分地区开展。

  2006年金保工程建设总体工作思路是:按照“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的建设原则,全面推进金保工程建设。重点是抓好五项工作,巩固三个基础。第一,以示范城市为龙头,全面促进城市系统建设。第二,以系统整合为重点,抓好各地数据中心建设。第三,以统一软件为重点,推进业务系统建设。第四,以提高联网应用为目标,促进全国联网建设。第五,以贴近服务为宗旨,加快公共服务系统建设。第六,抓好标准规范、资金筹集、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部本级对全国统一软件的扩展、升级和整合,地方网络建设、数据整合和统一软件的本地化将是2006年金保工程的政府采购重点。

  税务:金税三期正式启动

  “金税”工程分3个阶段实施。首先要建设完成国家税务总局到各省(区、市)局的骨干网,以及部分省(区、市)到市、县局的网络改造。

  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 余东

  经过十多年税务信息化的建设,现在应该讲税务的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国家税务总局将于2006年正式启动为期4年的金税工程(三期)工作。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展开,税务信息化将进入稳定的增长,预计增长将一直持续到金税三期结束的2009年。金税工程(三期)是二期工程的发展和延续,通过“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一个平台”是指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

  “两级处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即建立总局、省局两级数据处理中心和以省局为主、总局为辅的数据处理机制,逐步实现涉税电子数据在总局、省局两级的集中存储、集中处理和集中管理。

  “三个覆盖”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主要工作环节,覆盖各级国、地税机关,并与海关、银行、工商等有关部门联网。 

  “四个系统”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以征管业务为主,包括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和外部信息在内的四个信息应用系统。

  此外,金税工程(三期)建设内容还包括建设国家税务总局灾备中心,建设安全保障系统和运行维护系统等。

  依据上述目标,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开发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建设涵盖国税局和地税局的税收业务管理系统、税务行政管理系统、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和外部信息交换处理系统;实现与“金关”、“金财”、“金审”等工程以及工商、银行等部门的网络互联,基于互联网开展为纳税人的服务。通过金税三期的建设,将形成一个年事务处理量超过72亿笔、内部用户超过60万人、外部用户上亿人(户)的全国税务信息系统,预计把我国税收征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

  电力:调整中前进

  2006年,电力信息化起点高,投资将高于2005年,新开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更多,更加系统化,更贴近电力行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需要。

  国电信息中心企业策划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辜体仁

  2005年,电力企业机构继续调整,电力信息化建设出现几个重要转变:信息化建设从研究阶段向工程建设阶段转变;信息化从企业电力生产自动化向企业管理、经营、决策全方位信息化转变;信息化从企业内部管理向为企业市场环境下的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服务转变;信息系统从分散向集中转变,向建立企业级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企业资源共享转变;信息化建设从注重硬件环境建设向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层应用转变。

  各级电力企业改革后,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应用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与企业经济运行和管理密切联系的应用系统。

  电网企业营销系统由分散向集约型转变,从粗放的定性分析管理向精细的定量管理转变。2005年1月1日,上海电力公司的ERP成功上线,为探讨企业资源规划在电网企业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建设路线提供了参考。

  发电企业不仅在网络和信息化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效,而且在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和企业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及基层电厂的信息化建设上明显加速。从企业生产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设备管理、厂级监控系统、企业门户,甚至电厂ERP的建设都纷纷启动。基本完成企业集团公司广域网络的建设,形成企业级网络架构,实现企业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连接,为企业集团公司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发电集团公司加强网络的应用和企业资源开发,建设基于局域网的内部核心应用系统平台、基于广域网的公司系统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对外信息访问和发布网站,形成了应用系统体系。发电厂和供电公司为加大企业资产的管理力度,开发建设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如大唐国际发电股份公司,对所属的陡河、高井、下花园、张家口、盘山等发电企业统一建设了EAM,并与集团公司的网上采购系统联机上线运行,从而达到对企业集团公司的设备、物资的业务活动进行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外,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进一步加强。近两年来,各单位建立了各种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信息网络安全系统,从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数据层、用户层多层面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一方面,重点加强电力信息网络身份认证、防病毒和防攻击的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2006年,电力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处于不断改革中的电力企业发展需求与信息化不能适应。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信息化发展留下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如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性、同一性问题,企业统一信息平台,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信息安全以及企业信息化的体系架构,信息编码标准化和交换规范等。

  2006年,电力行业信息化将把建设重点放在企业资源整合上。一是建立企业门户系统,通过门户系统,把企业五花八门的应用从应用面上初步整合在一个“平台”页面上,即应用截面的整合;第二种方式就是数据级上的整合,即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心。通过建设企业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企业各应用系统数据的规范整合,并且通过信息提取和数据规划设计,建设数据仓库,实现企业数据的综合利用,打破各应用系统的界限,根据企业管理和决策需要重新建立企业的数据应用集合体;三是采用ERP的理念,从企业管理的流程、企业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来规划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ERP。

  教育:电子办公与信息交换是重点

  2006年,教育部计划完成各省市到地方高等学校、地市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的工作,2008年基本连接到中小学。

  教育部教育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曾德华

  教育电子政务在近几年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已经部署城域网的地方,几乎都将教育管理信息化(MIS)和行政办公自动化(OA)作为首要部署的应用系统。

  教育电子政务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和要求,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务和业务行为,既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即教育系统内部的业务往来和联系,又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与社会公众之间即教育系统与其外部的业务往来和联系。

  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努力,我国的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据对各省市教育部门和直属院校的调查反馈情况来看,教育各行政部门和部属高等院校大都建立了办公网络,基本都有信息中心等技术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并建立了网络管理机构,在其相应的办公网上实现了政务、教务等信息发布和办公自动化;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现代办公技能和信息化意识的培训,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为下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6年,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重点是继续扩大电子办公与信息交换系统(即Edoas系统)的应用范围。2006年,计划完成各省市到地方高等学校、地市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的工作,2008年基本连接到中小学。此外,还将继续提高教育行政办公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建立该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全国教育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管理,提高该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组播能力。启动中央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以学校信息库为核心,建立决策支持、为民服务、办学监管、应急指挥等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开展教育电子政务培训,按照分级负责、逐级培训的原则,由办公室牵头,会同或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对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启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

  卫生部:向临床业务为中心转变

  卫生部计划2006年第一季度组建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并相继启动若干卫生信息标准研究项目。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 王才有

  2005年,我国卫生信息化主要任务是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医院信息化工作。为了提高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更科学有效地应对人畜共患疾病威胁,以及遏制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卫生部继续加强和完善疾病报告系统建设,目前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卫生机构总数已超过4万个。为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提高疫情报告的全面和及时性,卫生部2005年9月组织采购了1.6万台计算机,装备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提高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能力。

  在医院信息化发展上,逐步开始从管理业务为中心向临床业务为中心的应用方向转变,三级医院普遍采用PACS影像系统和LIS实验室信息系统,以患者信息为中心的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应用逐步展开。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层面都十分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服务工作效率,减少差错。

  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投入落实,2006年将启动省级应急指挥中心项目,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地方财政相应配套投入,经两年时间建立国家和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为了提高城市紧急救治和响应能力,卫生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全国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已经进入可行性研究和审批阶段。为完善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能力,全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II期项目开始实施,包括信息资源规划、实验室网络管理和监测报告系统、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建设、数据交换和安全网络等项目。为了加强卫生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卫生部计划2006年第一季度组建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并相继启动若干卫生信息标准研究项目。

  总结卫生信息化发展经验,大家普遍认识到:第一,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及时地建立和推进,以适应系统和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要求;第二,考虑到卫生信息与其他社会部门的业务相关性,在加强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同时,更要关注信息资源集成和利用工作,从机制和制度上得到保证;第三,围绕当前卫生工作重点,促进相应的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推进工作。

分享到:
关键词: 信息化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宝利通视频通信专业供应商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接受《人民邮电》报独家…
2018年12月4日,2018中国“互联网+”峰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
11月8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出席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工业互…

资讯排行榜

富晋天维 指挥调度